復合射孔新技術在塔河油田獲得成功
從去年開始,通過采油復合射孔校深技術,使塔河油田一批呆死、停躺井重現(xiàn)生機。近日,西北分公司油田技術人員在測試1.5米薄層油氣儲層上再次應用該技術取得成功,使停躺多時的塔河TK644CH井重新煥發(fā)青春,從5月16至22日,已累計增油400多噸。在較薄儲層成功應用該技術獲得工業(yè)油氣流這在該油田還是首例。
塔河TK644CH井(初期為TK644井,2003年投產(chǎn)后未見產(chǎn),2004年5月對該井實施了側鉆)位于塔里木鄉(xiāng)牧場北3號構造。2004年6月24日側鉆完井后自噴生產(chǎn),4毫米油嘴下,油壓7.2兆帕,套壓8.7兆帕,平均日產(chǎn)量在45噸左右。至2005年8月,該井因含水從20%一路上升至98%被迫關井。
負責管轄該井生產(chǎn)的采油二廠技術人員經(jīng)過對該井的前期前期鉆、完井資料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后發(fā)現(xiàn),該井上返石炭系1.5米厚油氣儲層還有潛力可挖。可是,在2米以下儲層應該采用何種射孔技術才能準確釋放出油氣層?這對國內(nèi)任何一個油田技術人員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(zhàn)。為使該井能夠重新建產(chǎn),采油二廠技術人員經(jīng)過精心研究論證后決定啃下這個“硬骨頭”。
通過與施工單位多次的技術交流和討論,他們決定改變以往單一的磁定位校深技術,采用自然伽馬(GR)和磁定位(CCL)油套的復合射孔校深技術,即將單井測試校深曲線和綜合測井曲線、套管短節(jié)曲線進行綜合解釋評定。通過計算,運用此技術不僅能夠避免單一磁定位校深的誤差高的不利因素,而且射孔校深準確率可以提高到99.98%。
5月16日,應用該技術對TK644CH井油氣儲層射孔測試一次成功,當日獲得原油高達100多噸,天然氣1萬多立方米。目前,該井在4毫米油嘴下,油壓8.7兆帕,套壓8.0兆帕,平均日產(chǎn)油76噸,截止到22日,該井累計增油420多噸。
據(jù)了解,西北分公司應用復合射孔校深技術已先后在塔河油田TK629、TK808、S112-2、TK759等關停井上獲得高產(chǎn),依靠此技術,去年增加原油產(chǎn)量達6000多噸,但在2米以下較薄儲層,成功應用該技術獲得工業(yè)油氣流TK644CH井尚是首例。據(jù)悉,該公司油田技術人員在對這一射孔新技術進行總結和完善的基礎上,還將在塔河油田其他呆死井、不見產(chǎn)井的措施求產(chǎn)過程中進一步推廣該技術,力求取得更大的油氣成果。